蒲包花(Calceolaria×herbeohybrida)也叫“荷包花”,见到这拉丁名中的“×”就知道它是个杂交种了。常见的蒲包花大多是经过几代的选育和杂交得到的,整个花像一个中空开口的小包袱。
由于花的奇特形状,它还被称为元宝花、状元花。蒲包花花色多且艳丽,名字吉祥能沾喜气,很受养花爱好者欢迎。
带着蒲包的小花朵
蒲包花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,当地人称之为拖鞋花,其属名“Calceolaria”,源自拉丁文“calceolus”拖鞋。过去,蒲包花被分于玄参科下,后来独立成为蒲包花科(Calceolariaceae)。广义上的蒲包花包括了蒲包花属所有植物,蒲包花属共有388个种,也算是个大家族,其中既有灌木,也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。
常见的扁圆杂交蒲包花,是由三种蒲包花C. cana,C. corymbosa,C. crenatiflora经过复杂的杂交而来的,有点像柑橘属三个祖宗生出一大属的情形。<还记得柑橘属是怎么来的么?戳这里>
蒲包花有个很小的花上瓣和巨大的花下瓣,这种形态与其传粉密切相关。蒲包花的老家存在有许多“集油型”(Oil-Collecting)蜜蜂,大部分蒲包花都进化出产生芳香精油的油腺以吸引蜜蜂。在蜜蜂用中后足采集精油时,其头部或背部接触到上瓣处的花蕊,就会沾上花粉传递给下一朵花。
表情可爱的达尔文蒲包花
相比于较为常见的元宝形蒲包花,同为蒲包花属的达尔文蒲包花(Calceolaria uniflora)则以稀有和个性独特著称,它也被称为达尔文拖鞋花(Darwin's slipper)。
它是达尔文老爷子在火地岛发现的,自带喜感甚至可以做成表情包。达尔文蒲包花夸张的下瓣,就像金馆长或星爷爽朗一笑时咧开的嘴巴,特征的二强雄蕊则活像两个狡黠的眼睛,整幅表情浑然天成,毫无违和感。
达尔文蒲包花生活的地域纬度很高,不适宜蜜蜂生存。虽无蜜蜂集油,但它们有鸟类“基友”。达尔文蒲包花的油腺退化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进化出了肥厚的白色下唇瓣,吸引诸如小籽鹬(Thinocorus rumicivorus)等鸟类啄食。
在鸟类啄食下唇瓣的过程中,头会蹭到上瓣花蕊,从而帮助传粉。由于要接纳体积远大于蜜蜂的鸟,达尔文蒲包花需要将下唇瓣完全打开。根据地理分布的不同,达尔文蒲包花有着不同大小的下唇瓣,也正是为了迎合不同地区不同体积的鸟类。
达尔文蒲包花知道,千里马常有而“基友”不常有;为了让吃货好基友鸟类常来玩,达尔文蒲包花认真学习颜色搭配并付诸实践。鸟类的视觉与我们不同,除了我们能看见的有色光之外,它们还能看见部分紫外光。达尔文蒲包花的最终装扮,使它无论处于可见光波段还是紫外光波段,在鸟类眼中都有非常醒目的肥厚白色下唇瓣。
在达尔文蒲包花生长的地方,常能见到它被啄食破碎的下瓣。想来达尔文蒲包花殚精竭虑、一心为鸟儿着想,却落得这般下场,也让人心生可怜。
更多蒲包花的伙伴
蒲包花属的植物种类繁多,其中许多原生种尚无明确的中文名字。一起来看看这些可爱的自然野生种:
此外,杓兰(Cypripedium calceolus)亦被称为拖鞋兰(lady's slipper orchid),它有蒲包花一样的大下巴,但细看之下,杓兰萼片和花瓣棕紫色而唇瓣黄色,还是比较容易跟蒲包花区分的。
雌雄蕊合生而形成的合蕊柱是兰科植物的特征,一看便知杓兰身世了。虽然也是大下巴花,但杓兰并不产生花油和花蜜。它靠的是兰科家族惯常的传粉方式:吸引昆虫跌入它膨大的下瓣,跌入后只能通过传粉通道走出花朵,从而完成传粉。
按照最新的分类,蒲包花科下分为两属,除了前文介绍的蒲包花属外,另一属为茶杯花属Jovellana。茶杯花(Jovellana punctata)因其花冠像一个茶杯而得名,也有人觉得它像张着大嘴的河马,因而称它“河马花”。茶杯花原产地也是安第斯山脉区,其叶子有类薄荷的芳香精油气味,这些显然也与吸引当地的集油蜜蜂传粉有关。
虽然蒲包花一家都是大下巴、长相呆萌,但它们也有着绝妙的大智慧。人类时常惊叹于自然界生物的博学与聪慧。天空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,无不遵循精巧奇妙的物理原理;响尾蛇和蝙蝠利用红外线和超声波能“看”见人类看不见的世界;绿色植物甚至能将摸不着的光能转变成为实实在在的有机物。
在人类尚未开始真正的科学之前,这些生命早已将复杂而高深的科学技术烂熟于心并用于实际。真实的自然环境过于凶险和艰难,活下来的生物是绝对的天选之子。人类绝不是地球的主宰,这个蓝色星球的每一个生命,都值得人类敬畏。